品格之美、藝術之美、運動之美、閱讀之美、生態之美……為落實“雙減”政策,圍繞課后服務的根本任務和工作主線,雄縣黃灣小學推出了“跟著黨史立信仰”系列——信仰之美課后服務微課程。
學生利用延時服務時間走進雄山公園、雄安站、千年秀林、烈士陵園,感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,并通過每周的信仰日記課程,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寫起,讓信仰的種子在每個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。
學校開發了延時服務特色超學科研究——葦編主題課程、白洋淀特色藝術認識和研究、小兵張嘎紅色基因解碼等。邀請村里會葦編手藝的老人指導教師和學生制作蘆葦席、粽子等簡單的手工藝品,在感受家鄉鄉土特色藝術的同時,培養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。
根據不同年級制定相關的讀書內容,分年級設計封面、閱讀分享等,并裝訂成冊,讓學生們把閱讀的收獲和感受通過記錄和繪畫、剪貼等形式在閱讀存折上體現出來。每學期選出好的存折頒發“荷芽杯”證書,選出優秀的閱讀存折作品在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進行分享,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的成員都由學校延時服務朗誦社團的孩子們組成。
充分利用黃灣村振興鄉村產業特點,延時服務時間走進黃灣村共享農場和田園綜合體無土培植基地,通過一系列勞動、科學與大自然碰撞的實踐課程,讓學生感受勞動的光榮和科技振興農業的力量,激發學生用知識建設家鄉的熱情。
系列信仰之美課后服務微課程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、幸福感,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。